從消費者的「消費過程」找到「痛點」

0

 


什麼是「消費過程」?

「消費過程」是指「買家要如何買」以及「賣家要如何賣」。在此,我們要討論兩種消費模式的改變,分別是「便利商店」和「傳統雜貨店」的差異,以及「電子支付」。

我記得在小時候,曾經到早期的傳統雜貨店買東西,當時,商品多半都是放在玻璃櫃裡,我要購買時必須先告知老闆,而這就是當時客人遇到的「痛點」──購物過程受到局限,無法隨心所欲地先拿起商品觀看,再決定是否購買。因此,後來有了現代化的「便利商店」出現。

全世界最早的現代化便利商店,出現在一九二七年,為美國南方製冰公司(The Southland Ice Corporation)於美國德州達拉斯開設的二十七家圖騰商店(Tote'm stores)。一九四六年,他們將商店的營業時間延長為早上七點至晚上十一點,於是將商店改名為「7-Eleven」。



便利商店和傳統雜貨店的消費過程有何差異?

 

早期的傳統雜貨店,店裡很多商品都放在玻璃櫃裡,客人要買才會請老闆拿,這也是當時遇到的“痛點”。


現在的便利商店幾乎除了菸酒和咖啡之外,其餘的商品都是客人自己挑好後再到櫃台結帳,大幅提升了消費過程的自由度。


另外,這幾年興起的「電子支付」,例如:中國的支付寶和台灣的街口支付,取代了現金或信用卡等交易方式,只要手機在手就可以進行付款,打破了消費過程必須要有具體的收費方,讓消費過程更自由,朋友間聚餐吃飯要分攤款項也更為方便。除了付款之外,也結合許多產品和服務,比如:聯名信用卡、叫車、外送、捐款及繳費等功能,目前街口支付還祭出線上購買保險的服務。


未來或許還可以看到電子支付與其他更多金融產品的結合,透過創新來增加電子支付的附加價值。

張貼留言

0 留言
* Please Don't Spam Here. All the Comments are Reviewed by Admin.

#buttons=(Ok, Go it!) #days=(20)

Our website uses cookies to enhance your experience. Learn More
Ok, Go it!